欢迎来到低碳城,今天是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让低碳离你更近
低碳学院 > CARBON 100
气候变化威胁下的洪水围城
2020-07-02 浏览:2329人
分享至:

2020,对全球人民都是不好过的一年。疫情阴霾尚未消散,各种自然灾害接踵而来。

QQ截图20200629091008.jpg

广州暴雨持续致水位上涨,增城区大量房屋被淹。© 签约供稿人 / 人民视觉

今年夏天,我国南方多地遭遇洪涝遭害,洪水围城频频上演。

微信图片_20200629091047.png

洪涝灾害造成26省区市受灾。图源:新闻网站截图

据应急管理部消息,截至6月23日,洪涝灾害已造成广西、贵州、广东、湖南、江西、重庆等26省(区、市)1122万人次受灾,57.1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,21.3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;9300余间房屋倒塌,17.1万间不同程度损坏;农作物受灾面积861千公顷;直接经济损失241亿元[1]。

微信图片_20200629091107.png

© 新华社

对于没有经历过洪涝灾害的人,“洪水围城”或许很遥远。然而,对于正在或已经遭受影响的人,灾害带来的损失并不止于此,抽象的数字背后,是被洪水冲垮的房屋,淹没的农田,停滞的工作,甚至消逝的生命……

极端降水增多并非偶然

今年大范围的“洪水围城”,与入汛以来强降雨过程,特别是极端降水增多有直接关系。本轮强降雨持续时间长,累计降雨量大,落区重叠,导致汛情发展迅速[2]。

1.png

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出现强降雨。图源见脚注[3]

极端降水增多是偶然吗?我们先来看一个历史趋势。

2.png

1961年-2018年,极端日降水量事件频次呈增多趋势。©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(2019)

1961年至2018年,中国年累积暴雨(日降水量≥50毫米)站日数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3.8%,极端日降水量事件的频次也呈增多趋势,平均每10年增加17站日[4]。 

以此次受灾严重的广东省为例,广东省气候中心通过对1961-2017年广东8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的分析,发现57年间广东共出现1211次区域性暴雨过程,平均每年21.2次[5]。 

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,极端降水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助推了中国面临越来越强的气候风险。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,中国气候风险指数明显增高,1991-2018年平均气候风险指数(6.6)较1961-1990年平均值(4.3)增加了54%[6]。

3.png

1961-2018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变化

©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(2019)

极端降水增多并非偶然,我们在肆虐的洪涝灾后背后看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子。“当更大比例的年降水量以极端形式出现,我们需要更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更多的洪水侵袭——‘没有人对洪水感到惊讶’”[7]。

气候变化提升极端强降水发生概率

已有研究指出,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提升了类似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概率[8]。2018年4至5月,广东、福建、贵州等地发生严重干旱。广东、福建等南方地区降水量较1951-2018年平均值低四成,地表温度偏高2.8摄氏度。分析结果显示,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使此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到近17倍[9]。

自1981年以来,全球年均温度以每十年以0.18℃的速度增长,2019年是过去140年中第二热的一年,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比平均值高0.95℃[10]。平均地表气温及变率的改变直接影响温度极端值的变化,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循环的过程,使部分地区高温干旱、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[11]。当夏季南海海温异常偏暖,南海低空出现异常偏南风,异常多的水汽向中国南方输送时,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极易发生洪涝灾害[12]。

1.png

全球地表气温逐步攀升并超1981-2010平均水平。© NOAA Climate.gov

特别对于城市地区,极端降水和洪水围城的风险除了来自气候变化,还与以城市化为代表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。在城市化过程中,自然地表转变为以水泥、沥青、砖石为主的典型城市下垫面,地表反照率、蒸散、能量和水循环等发生变化,造成城市热岛、雨岛效应,使城市发生高强度暴雨的可能性增加。尤其是大规模城市和大面积建成区,大气水分和能量收支平衡受到影响,使对流活动增强,促进了极端降水的形成[13]。

2.png

城市下风口约50km的地区,降水平均增加18%,城市中心降水平均增加16%。图源见脚注[14]

洪涝灾害损失超乎想象

极端降水增多,给城市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风险和影响不可小觑。 

2010年住建部对351个城市的调研结果显示,2008-2010年有62%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[15]。2017年,全国共有104座县级以上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,广州、南京、长沙、吉林、榆林、桂林、九江等城市灾害严重[16]。受灾严重地区的水利、电力、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,甚至断水断电。 

今年受灾省份多数位于南方地区,对本已遭受疫情打击的全国经济影响还未可知。据估算,2005年全球因洪水导致的经济损失达到近60亿美元。即便当前的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这一数字到2050年仍将增长到每年520亿美元,而加入气候变化等因素,损失将高达1万亿美元。针对全球136个沿海大城市的研究表明,至2050年,广州将面临最高的城市洪涝风险,占GDP的1.46%。深圳、天津位列第5和第7位[17]。

3.png

洪涝及相关灾害造成的损失

© 四象工作室

除对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,人类生命健康损失更是难以估量。

应对气候风险下的洪涝灾害不能再等

传统观念中,人们视洪水视为天灾,但这并不意味着,洪涝灾害难以预防和应对。 

从城市建设和管理角度看,加强城市雨洪管理势在必行。通过构建海绵城市、智慧城市,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、极端降雨、维持生态功能的能力,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城市内涝资讯、防灾避险方案。 

作为普通居民,如果你面临洪涝灾害危险,需要即时查看天气、预警等通知信息,积极做好防灾避险;如果暂时处于安全区域,除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,也可通过力所能及的节能减排行为如低碳出行、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等等,为遏制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尽一己之力。

全球气温还在攀升,局地洪水还在肆虐,静悄悄地等,可能不是最好的答案了。

QQ截图20200629091535.jpg

1880至2019全球温度变化

要闻
会员登录
会员注册
  • 个人账号 单位账号
  • 点击刷新 输入图中字母:
《使用协议》/《免责声明》
已有账号?立即登录
忘记密码
  • 点击刷新 输入图中字母:
已有账号?立即登录